從秦始皇開始,宮廷古建筑裝修就成了中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,但是許多古建筑裝修隨著其主人離開歷史舞臺而煙飛灰滅。紫禁城是現今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宮廷古建筑裝修。
封建帝王是“天子”,皇天上帝之子,皇天上帝居住在天界“三垣”(太極、紫微、天市)中央的紫微宮,因而,帝王之所居也應是人界的紫微宮,它又是皇家禁地,紫禁城由此得名。
作為明、清兩代的宮殿,紫禁城先后有24個皇帝在此秉政,直到1924年溥儀被逐離宮,作為皇宮的歷史長達500余年。
宮殿古建筑裝修又稱宮廷建筑,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,突出皇權的威嚴,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、氣勢雄偉的建筑物。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輝、巍峨壯觀。
從秦朝開始,“宮”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,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。中國宮殿古建筑裝修的規模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加大,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碩大,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,有絢麗的彩畫、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、漢白玉臺基、欄板、梁柱,以及周圍的建筑小品。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古建筑裝修。
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,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,中國古代宮殿古建筑裝修采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:中軸線上的建筑高大華麗,軸線兩側的建筑相對低小簡單。由于中國的禮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、提倡孝道和重五谷、祭土地神的內容,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(也稱太廟)供帝王祭拜祖先,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(社為土地,稷為糧食),這種格局被稱為“左祖右社”。古代宮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,即“前朝后寢”:“前朝”是帝王上朝治政、舉行大典之處,“后寢”是皇帝與后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。
以古建筑裝修木結構為主體的中國古代建筑藝術,無論從精神內涵還是形式風格,都有鮮明的民族特征,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成體系,從商周經秦漢,隋唐風格的變異,到明清兩代最為成熟,形成了雍容大度,嚴謹典麗,賦予人情味的典型風格。
中國宮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。故宮又名紫禁城,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廷,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。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,有房屋9千多間,故宮周圍是數米高的紅色圍墻,周長3400多米,墻外是護城河。故宮規模之大、風格之獨特、陳設之華麗、建筑之輝煌,在世界宮殿建筑中極為罕見。
故宮分前后兩部分,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、發布命令的地方,主要建筑有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。這些建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,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,建筑形象嚴肅、莊嚴、壯麗、雄偉,三個大殿的內部均裝飾得金碧輝煌。故宮的后一部分——“內廷”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,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宮、坤寧宮、御花園等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,建筑多包括花園、書齋、館榭、山石等,它們均自成院落。
由于朝代更迭及戰亂,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留存下來的并不多,現存除北京故宮外,還有沈陽故宮,此外,西安尚存幾處漢唐兩代宮殿遺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