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順一丁” 中式建筑路體砌筑方法之一,又稱“梅花丁”。每層磚以一橫1縱交替壘砌,明代建筑裝修設計墻體多用此種砌造方法。
“一品書散水” 中式建筑磚作術語,亦稱 “ 一封出散水”。一 種簡單的散水做法,常用于臺基周緣。砌墁時先用條轉沿基底鋪設一周,其外邊在載以一圈立柱 ,借以起到疏導雨水、保護基礎的作用,散水的寬窄,—服視建筑裝修設計物的體量和上出檐的長短而定。
“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” 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稱點用于廊子、亭子檐枋之上或宮殿、宮門脊枋之上。斗拱不出踩,主要起隔架和裝飾作用
“十八斗” 在斗拱翹頭或昂頭上承托翅昂與單材瓜供或廂拱相交的斗,斗的順身開口,放單材瓜拱、單材萬拱、廂拱,橫向做袖口.袖口寬0.8斗口,深o.1斗口;十八斗1.8斗口定長,1.46斗口定深.1.0斗口定高。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銀錠榫,明末清初多做暗銷,還有一種即沒有榫也沒有暗銷。
“丁袱” 宋式大木作構件名稱。位于四阿殿頂和九脊殿頂山面.是承托山面與前后瓦坡相匯處的必需構件,在結構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載的作用。梁的一頭搭在山面鋪作或檐住之上,而另一頭則搭在橫梁之上.并與橫梁垂直成“丁”字形,故名。《清式營造則例》中稱順爬梁。
“七踩斗拱” 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.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。如果翹重昂七踩斗拱有頭翹一件,頭昂后帶翹頭一件,:2昂后帶六分頭一件.螞蚱頭后帶菊花頭一件,撐頭木后帶麻葉頭一件.正心瓜供、正心萬供各一件,外拽單材瓜拱、單材萬拱各兩件,廂供一件。此外,還有正心仿、里外拽枋、桃檐枋、機枋、井口仿、墊拱板、桃尖梁等斗供構件。
“三磚五瓦” 布瓦屋面正脊做法術語。正脊“三磚”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層混磚和通工板。“五瓦”即五層瓦條子。一般指當溝與混磚之間的二屋瓦條,通天板上下各一層,瓦條及眉子溝與混磚之間又一層瓦條。正脊則要由“三磚”和 “五瓦”八層組成。慶殿、硬山正脊常用此種做法。
“三踩斗拱” 清式斗拱名稱。即里外各出一拽架的斗拱。作法上可用單翹或單昂、螞蚱頭后帶麻葉頭,設有六分頭、菊花頭、里外廂供各一個。在殿堂或亭閣柱間有隔架及裝飾作用。
“三踩交麻葉斗供” 清式斗拱組合名稱。主要用于琉璃照壁、琉璃花門、琉璃閣、琉璃焚帛爐等建筑裝修設計,起支承出檐的作用。完全仿照木制斗拱的形狀燒制而成.是由若干件組成,可拆卸成拱、昂、翹、麻葉頭等分件.每個分件三至四個露明面滿著釉色。
“萬拱” 清式斗拱構件名稱,宋法式》稱“慢拱”其中位于位于坐斗兩側的第二層橫拱又叫“正心萬拱”(《宋式》稱“泥道慢拱),位于翹頭或昂頭上第二層橫拱稱“單材萬拱”或“里(外)拽萬拱”(《宋式》稱“瓜仔慢拱”最長9。 2斗口,拱頭卷殺分三瓣(清式)。萬拱或慢供也統稱為蔓供。
“上昂” 建筑裝修設計宋式斗拱構件名稱。宋《營造法式》將斗拱組合中的主要部件昂分為二類,即下昂與上昂。從功能上看、上昂的作用與下昂相反*它是專門應用于殿身槽內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。適應于在較短的出跳距離內.有效地提高鋪作總高度*籍以創造—定內部空間的特殊構造。從外觀看,上昂是一根’昂頭外出,昂身斜收向里,并通過柱心”的木枋,其斷面高寬一般相當于一單材。昂下供材用偷心重拱造,昂底并用靴楔承托。按照《營造法式》規定,上昂昂腳應立于下跳拱心之上,因此,上昂適用于五鋪作五鋪作以上斗供組合之小。上昂構造實物遺存很少,江蘇45直保圣寺大殿、蘇州玄妙觀3清殿 (南宋)都是其早期的珍貴實例,元代建筑裝修設計中仍然偶有使用,明清斗供后尾則僅存上昂遺痕。
“天井” ①墀頭看面正身墻上端部至大連檐里皮之空距,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。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間的空距。
“天溝” 出現在兩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。兩座屋面相交時,前面建筑后坡與后面建筑前坡交匯處。兩坡雨水也匯于此。為將雨水排走、需在這個部位做出通道,即所謂天溝。為使排水流暢,應作出3%的坡度*響兩端逐漸傾斜,而兩坡瓦壟也就沿著天溝越高越向后退縮,顯后形成1個“棗核形”,故稱“棗核形天溝”。
“五花山墻” 懸山式建筑山墻常見的 一種組砌形式。《清式營造則例》:“懸山 山墻k部隨排山各層梁及瓜柱之階梯形結構。”山墻沿校和瓜往砌成階梯形,每 級之上沿掄之下皮做簽尖.總數為“五”, 故稱五花山治。五花山墻無盤頭、山尖, 其結構比硬山簡單,厚度與硬山山路大體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