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是中國對人類、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。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,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。茶業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飲用開始的。幾千年來,隨著飲茶風習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,茶文化在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長河中不斷豐厚和發展起來,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瑰寶。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獨特的風采,豐富了世界文化。
今天,茶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飲料,維系著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深厚的情感。
茶起源于我國,是我國遠古時期即已發現和利用的一種植物,至今在云、貴、川一帶仍能看到參天的野生大茶樹。
茶是雙子葉植物,據研究,茶樹形成于晚第三紀至第四紀更新世之間。1981年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的劉其志教授在貴州省普安縣、隆晴縣交界處發現了四球茶近緣植物籽化石。
"神農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"成書于漢代的《神農本草經》,關于茶的起源及神農有如上的記載。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是中國古代流傳很廣、影響很大的一個傳說。神農也稱"神農氏",是史前中國先民的代表人物。相傳神農"牛首人身",這可能是那時已經開始掌握了牛耕農業技術的先民們,對于作為"農業之神"的神農的形象的構想。
作為農業之神的神農也是中國醫藥的發明者。他在發現五谷的同時,也發現了種種能治療人類疾病的草藥。相傳神農為了掌握草藥的特性,曾嘗遍百草,一日之內竟七十二次中毒,最后偶然嘗到了茶樹的葉子,毒方解去。
這是如今有關前人對茶的認識的最早的描述與記載。
茶的發現和利用兩者是不可分的,在茶發展過程中,經歷了從藥用、食用、祭用,直到飲用的漫長過程。
茶從中國西南的云貴高原一帶的原產地,隨江河交通流入川地--古巴蜀國地區,并很快發展起來。這是中國飲用茶葉最早的產茶地區,巴蜀地區可以說是中國茶的搖籃。在中國的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書《華陽國志》中,有這樣的記載:"約在三千年前左右,古巴蜀國的人們已開始種茶,并把它們作為地方的產物,進獻給當時的天子周武王"。
漢代,巴蜀地區飲茶已十分普遍,茶在流通中開始成為商品。西漢川人王褒在他的文書《僮約》中已有"烹荼盡具",以及到武陽去買荼的記載?!顿准s》是當時一契買賣家奴的文書,卻是中國茶史上極為重要的文獻資料。
史載,西漢吳理真,曾在蒙山上清峰手植茶樹八株,后世有"仙茶八株,不生不滅,服之四兩,即地成仙"之說。蒙山吳理真遺跡,至今仍在。
茶很快沿長江順流而下,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扎下了根,茶葉文明的重點開始了轉移。古文獻《方言》中就記有漢代有人到陽羨(今江蘇)買茶的事。在湖北江陵,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都出土過作為陪葬的茶葉。茶鄉湖州的一座東漢晚期墓葬出土了一只完整的青瓷甕,引人注意的是青瓷甕的肩部刻有一"荼"字,故認定是漢時人用于儲存茶葉的器物,湖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之濱,是古時名茶"陽羨茶"的產地。
古籍《廣雅》中記載,古荊州一帶,人們把采摘的茶葉做成餅狀,若是葉老的就和米粥一起攪和搗成茶餅。煮飲之前,先將茶餅炙烤成深紅色,再搗成茶末,并輔以蔥、姜、桔皮等物,一起煮飲,是一種羹煮的形式。
盡管此時人們對因飲茶的要求與實踐都還停留在粗放的階段上,但是已經開始了對茶葉的加工。這種餅茶的加工方法及煮飲方式,一直沿襲至唐、宋時期,只是加工方法更為精細,煮飲方法也更加講究了
從史籍上看,古代最初的一批茶人中就有許多著名文士,如漢代的楊雄、司馬相如等。
到西晉、南北朝人們則以茶養廉,對抗當時的奢靡之風,這里最出名的就是東晉陸納以茶待客的故事。
在公元五世紀前后的南朝,齊武帝(479-502)蕭頤在他的遺昭中說;我死了以后,千萬不要用牲畜來祭我,只要供上糕餅、水果、茶、酒飯就可以了。這類以茶作為祭品的故事,有人認為一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周朝??梢娫诤茉绲臅r候,人們對茶的精神品格就有了認識。